第7章 八佾(2)(3/4)
作品:《论语》时期的法家先驱。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公元前645年死。
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
摄:兼任。
树塞门:树,树立。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
反坫:坫,音di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译文】
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评析】
在《论语》中,孔子对管子曾有数处评价。这里,孔子指出管仲一不节俭,二不知礼,对他的所作所为进行批评,出发点也是儒家一贯倡导的“节俭”和“礼制”。在另外的篇章里,孔子也有对管仲的肯定性评价。
【原文】
3.23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注释】
语:音y,告诉,动词用法。
大师:大,音ti。大师是乐官名。
翕:音x。意为合、聚、协调。
从:音zng,意为放纵、展开。
纯:美好、和谐。
皦:音jio,音节分明。
绎:连续不断。
【译文】
孔子对鲁国乐官谈论演奏音乐的道理说:“奏乐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各种乐器合奏,声音繁美;继续展开下去,悠扬悦耳,音节分明,连续不断,最后完成。”
【评析】
孔子对学生的教育内容极为丰富和全面,乐理就是其中之一。这一章反映了孔子的音乐思想和音乐欣赏水平。
【原文】
3.24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注释】
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译文】
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评析】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原文】
3.25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美也。”
【注释】
韶:相传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乐舞。
美:指乐曲的音调、舞蹈的形式而言。
善:指乐舞的思想内容而言的。
武:相传是歌颂周武王的一种乐舞。
【译文】
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