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为政(2)(1/4)
作品:《论语》【评析】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原文】
2.12 子曰:“君子不器。”
【注释】
器:器具。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评析】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原文】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评析】
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
【原文】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
周:合群。
比:音b,勾结。
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评析】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原文】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
罔:迷惑、糊涂。
殆;疑惑、危险。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评析】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原文】
2.16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注释】
攻:攻击。有人将“攻”解释为“治”。不妥。
异端:不正确的言论。另外、不同的一端。
斯:代词,这。
也已:这里用作语气词。
【译文】
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原文】
2.1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女:同汝,你。
【译文】
孔子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