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禅(2)(2/3)

作品:《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
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有声小说,爱尚小说网在线收听!

头,一声长叹:是这样,正是这样啊!三年以后我会圆寂,佛法就靠你弘扬了!

没有史料记载惠能如何回答,只知道辞别恩师后,惠能一路南行,然后隐姓埋名,潜伏下来,直到他认为时机成熟之日才公开亮明身份。那时,阿拉伯人早就告别了四大哈里发时代,伍麦叶王朝也已经建立十五年。

惠能现身是在广州法性寺。

那天,寺庙里面的幡(旗帜)翩然起舞。

刚刚听完住持印宗法师讲《涅槃经》的一众僧人,便七嘴八舌地讨论这个问题。

问:幡是无情物(没有意识),怎么会动?

答:风吹幡动。

又问:风也是无情物,怎么会动?

有人说:因缘合和。

也有人说:幡不动,风自动。

这时,惠能从人群中站了出来,对众僧一声断喝:什么风动,什么幡动,都不过是你们心动!

正在一旁休息的印宗法师大吃一惊。他客客气气地把惠能请进方丈,继续探讨风幡问题。惠能从容不迫,将原理慢慢道来。印宗越听越入迷,竟不知不觉站起来说:早就风闻五祖的法嗣到了岭南,莫非就是行者您?

惠能说:不敢。

印宗说:请出示衣钵,以告众人。

惠能这才把衣钵拿了出来,印宗则为惠能剃度,然后拜惠能为师。此后,惠能便在岭南升坛、说法、收徒,创立了禅宗的南宗,以神秀为代表的一派则称为北宗。

这时,距离玄奘法师回到长安三十一年,距离惠能到黄梅双峰山拜见弘忍十五年。想当初,惠能曾对弘忍说,人有南北,佛性没有,何曾料到禅宗却会分南北呢?[17]

此后的禅宗也只有法嗣,不传衣钵。是啊,南宗和北宗都自称正宗,如果一定要以衣钵为证,岂不会祸起萧墙大打出手?相反,不传衣钵,接班的人数就不受限制,必将有利佛法的弘扬。更何况,本来无一物,要什么衣钵呢?

事实上,六祖之后,法嗣就不再一脉单传,甚至还各自开宗立派。也不称祖,称世,包括四祖和五祖旁出的(见上页表,后面提到的人物关系亦见此表)。可以说,从菩提达摩到六祖惠能,便相当于阿拉伯人的四大哈里发,北宗和南宗则相当于伍麦叶和阿巴斯王朝。只不过,禅宗的伍麦叶和阿巴斯是同时并存,至少开始的时候是这样。

然而最终风行于中华大地的却是南宗,后来人们说到禅宗指的也是它。南宗与禅宗合而为一,提到北宗时才需要特别加以说明。这样看,惠能其实是中土禅宗的初祖,因此也只有记录惠能言论的著作才叫做经,即《六祖坛经》。

这可是佛祖才能享受的待遇。

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立地成佛

南宗的优越性,在主张顿悟。

顿悟和渐悟,是南北宗根本分歧所在。简单地说,即神秀主张“渐入佳境”,惠能主张“立地成佛”。由于主张慢慢修成正果,所以要“时时勤拂拭”。相反,既然认为可以一步到位,当然要说“本来无一物”了。

显然,这里没有是非对错。惠能也说,本来正教并无顿悟和渐悟之分,只不过人与人有个体差异。有的敏捷,有的迟钝。迟钝的人修渐教,循序渐进;敏捷的人修顿教,立竿见影。但只要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18]

这是很实在的说法。可惜没人承认自己迟钝,大家也都希望速成,南宗作为顿教当然大受欢迎。

问题是,顿悟成佛有可能吗?

小乘佛教说No,大乘佛教说行。

乘(Yāna)音译衍那,梵文的本义为道路,汉语的本义为车辆,在佛教中指抵达彼岸的方法和途径。不过,小乘和大乘的主要区别不在运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