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 女子大师(2/4)
作品:《象棋》
特级大师陶汉明更是一言以蔽之:“我真的打心眼里希望中国能多出几个谢思明”。谢思明功莫大焉!
从棋手到儒商,再到象棋节目策划人,谢思明长袖善舞,愈发显得光彩照人。
谢思明在象棋职业生涯中,多次获得个人和团体的好成绩,为北京、为中国的象棋事业立下卓越战功。
谢思明弃弈从商后成立了银鸿广告公司,仍为中国象棋事业的发展贡献着一个棋手应尽的力量。
谢思明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放的“中立杯”、“中保财产杯”、“红牛杯”等多次现场真播的比赛中担任解说,为棋界及广大棋迷们的棋艺提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谢思明思路清晰,善于判断形式,属于有策略的攻杀型棋手。
棋风泼辣,善于对攻;沉着冷静,临危不乱,对限着时间的掌握,颇有分寸。
对战灵活,缜密细致,布局上时有创新,中残局功夫犹深,在比赛中表现良好的心理素质。她是新一代棋手学习的榜样。
从最初的中立杯象棋电视快棋赛到后来的红牛杯特级大师争霸赛、中视股份杯象棋总决赛、翔龙杯南北象棋对抗赛、派威互动电视超级排位赛等等,一概都是谢思明的得意之作。
鲜有棋界之外的人知道,由她讲解的这些比赛,无一例外都是由她一手策划组织起来的。
1989年,谢思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在取得文凭后经商,从此不再参加象棋比赛。当“中立杯”旗开得胜之时,当问及她为何离开象坛,又为何要策划举办中立杯赛时,谢思明说:“我曾与象棋不辞而别,但我的内心从来没有离开过象棋,两手空空离开棋坛,却满携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许多许多,举办象棋快棋赛多年来一直是我的心愿”。
单霞丽1962年4月出生于上海市,上小学时进入上海精武体育会象棋班学棋。她聪明颖悟,成绩突出,1978年首次参加全国少年赛获女子组亚军。1979年参加全国首届象棋女子成人赛,又获得亚军。1978年进入上海棋社接受正规训练,在胡荣华、徐天利、朱永康等名手指导下,棋艺飞速提高,1980年在四川乐山举行的棋类联赛上,单霞丽一举夺魁,成为我国第三位全国象棋女子个人冠军。1984年个人赛上,单霞丽再度夺魁,按国家体委的有关规定,晋升为特级大师,是我国继谢思明之后第二位女子特级大师。
作为上海女队一台主力,单霞丽率队三夺女团桂冠(年、1993年)。仅两次团体获第六名,其它都在前三名之列(年)堪称女队中的佼佼者。三次进入前三名(年、1994年),七次进入前六名,不愧是象棋界的巾帼棋杰,棋坛上的“常青树”。
1986年单霞丽作为中国象棋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亚洲城市名手赛,击败劲敌张心欢,获得个人冠军。年代表中国棋手出访欧洲四国和日本国,推广象棋,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回国后她撰写了记行性文章,连载于《上海象棋》,在国内反应良好。1998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她和国际大师徐天利合著的《象棋女杰单霞丽对局精选》,成为女棋手出书的第一人。
高华,女,1949年生,安徽省亳州市(原安徽亳县)人,1961年初,作为阜阳地区的女棋手,到省体委棋队集训,师从省象棋冠军韩汉与省队教练徐和良。1962年高华留在省棋队,徐和良教练经常带队员到南京、上海、温州等地与当地棋手对弈,高华的棋艺在实战中日趋成熟。
1965年底,省象棋队解散,高华被分散到合肥市农药厂当工人。1974年恢复了全国象棋比赛,高华代表安徽省参赛,是86位参赛棋手中唯一的女将。她先后战胜战和数名男棋手,甩下十四位须眉获第七十二名,引起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